这是一件跨越时空的珍贵国宝,它的历史地位堪比中国所有青铜器之中的佼佼者,甚至可以说,它作为青铜器的代表之一,深受推崇。它不仅被誉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,更以其非凡的价值,成为了无数历史学者和考古学家的研究焦点。这件国宝便是“西周利簋(guǐ)”。利簋的内部底部铸有四行共32个字的铭文,铭文清晰地记录了武王伐纣的时间,准确地定格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168股票配资网站是什么,为商朝的历史年表提供了一个确凿的时间节点。这种历史价值,是任何其他文物无法比拟的。
1976年,陕西临潼的一名村民在打井时,偶然发现了一个西周时期的窖藏,这一发现惊动了考古界。出土的151件西周青铜器中,最具价值的便是这件“西周利簋”。利簋之所以具备如此重要的历史价值,并非仅仅由于其精湛的工艺或独特的时代风格,而是由于它腹内底铸有铭文,这四行32字的铭文记录了武王伐纣的详细信息:
展开剩余77%铭文中提到:“珷征商,唯甲子朝,岁鼎,克昏夙有商,辛未,王在阑师,锡有(右)事(史)利金,用作檀公宝尊彝。”
在这段铭文中,“珷”指的是周武王,“朝”则代表了早晨,“岁”则指的是举行岁祭,而“贞”是占卜的意思。铭文中的“锡”即“赐”的意思,最后提到的“利”是一个人名。根据铭文的内容,我们可以推测出它的意思:“武王在甲子日清晨出征商朝,首先举行了岁祭并进行了占卜,预示着战争将顺利进行。八天后,在辛未日,武王在富自地方赏赐了一名官吏,名为‘利’,并用铜器作为纪念。”这件文物的价值,不仅体现在其精美的工艺上,更在于它记录了历史上最具转折意义的牧野之战。铭文中详细记录了武王伐纣的确切日期——甲子日,这一日期与《周书·世俘》中的描述基本吻合,为学术界提供了重大的考古依据,验证了古代文献的历史真实性。
牧野之战,又称灭商之战,是武王推翻商朝统治、建立西周王朝的决定性一战。这场战斗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,也是周朝历史的开端。武王在继位的第二年,曾亲自带领大军进入商朝境内,为了增强号召力,他特意携带了父亲文王的神主牌,表示自己是奉命行事。临行前,他对各位大臣表示:“我可能并不聪明,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,但我的祖先为我留下了灭商的伟大事业,而我只不过是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罢了。我必定会严格赏罚,你们要努力立下赫赫战功,早日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。”
周武王的军师姜子牙也给了明确指示,要求大军整装待发,尤其是在渡黄河时,要确保船只整齐,任何一个不守纪律的军官都将被严惩。传说中,在渡河过程中,周武王的船只行进到黄河中流时,一条银白色的大鱼跃入了船中。武王看到这一幕,兴奋地说道:“商朝崇拜白色,这条鱼正是商朝灭亡的预兆!”这件事被认为是神的启示,极大地鼓舞了周军士气。
此时,周武王的军队已经集合了数百个诸侯国的支持,他们纷纷前来援助,壮大了周军的力量。武王的军事行动并非一开始就直接向商都发起进攻,而是先行试探了商朝的力量。周军的强大和商朝的腐败使得武王认为,消灭商朝的时机已经成熟。于是,经过精心准备后,武王带领大军再次出发,向商都进军。
公元前1027年,武王率领的庞大军队终于抵达牧野,距离商都仅有70多里。战斗开始之前,武王手持大钺,精神振奋地指挥大军列阵,而臣子们也纷纷安抚那些商朝贵族,告诉他们:“这场战斗是天命之事,不必惧怕。”战斗进入高潮时,武王亲自射杀了商纣王的宠妾妲己,并亲手斩下了纣王的头颅,悬挂在白旗上示众,向所有人展示了他对父亲、祖父和哥哥的复仇之情。
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,周武王举行了盛大的仪式,宣布周朝的建立。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标志着商朝的灭亡,西周王朝的崛起。关于牧野之战的记载,在《尚书·牧誓》中有着详细的描述,不仅写明了战斗的具体日期——甲子日清晨,还写下了武王的誓言。尽管学者们对《尚书·牧誓》的成书年代和历史准确性有所争议,但通过这件“西周利簋”的发现,我们可以确认这场“牧野之战”的时间,正是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。
从这件珍贵的文物中,我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古老的时代,感受到了周武王在胜利后的激动与喜悦,仿佛能听见那一刻他宣布周朝建立的雄壮誓言。这就是文物的魅力,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历史的启示,更是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下一篇:没有了